第十一屆馬來西亞漢學國際研討會

第十一屆馬來西亞漢學國際研討會

新書分享會
























【作者介紹】

張伯偉,195919日生,上海人。南京大學中文系文學學士(1982)、文學碩士(1984)、文學博士(1989)。現為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日本京都大學文學部外國人研究員(1992),韓國國際交流財團特邀研究員(1997)。兼任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理事、韓國東方詩話學會理事、《中國詩學》主編。研究方向為中國詩學、域外漢文學、佛教。主要著作有《禪與詩學》、《全唐五代詩格校考》、《臨濟錄釋譯》、《中華文化通誌·詩詞曲誌》等。



【前 記】

         
欣逢南京大學中文系(現名文學院)百歲之喜,身為本系之老生、老師,思有以頌歌壹曲,《讀南大中文系的人》屬之。其人既為讀茲在茲之主體,又為被閱讀之客體。語涉旁犯,義取雙關。蓋人世間主客之互換兼容,一如莊周與蝶,未必能劃然區分也。
          “
頌者,美盛德之形容。若以今語譯之,盛德也者可謂精神遺產,每系於魁梧長者,亦貴乎薪傳後學,是為頌歌之真實義,曰人來人往者以此;學者生命體現於文章,思想蘊含於著作,無論發潛德之幽光,抑或啟朝花於未振,權藉序跋引而長之,感而題之,曰書前書後者以此;負杖行吟,塊然獨坐,此學者動靜生涯之二端,惟媚時違心之語難作,稠人廣眾間登臺講演,彼或聽而不聞,余亦無異面壁喃喃,曰獨言獨語者以此;觀宇宙之窅貌,嘆學林之無恒,每至百感蒼茫、一時交並之境,輒觸緒紛呈,難以自抑,曰隨事隨想者以此。附錄一篇,則他人訪談,讀人者復為人所讀,主客轉換,不亦宜乎?
         
書成,承南京大學出版社慨然刊行,謀事諸君皆中文系前後同學,可稱一大因緣。聊綴數語,略敘撰著之意,兼為讀者之助。


                                                                       
張伯偉記於二零壹四年二月十日




【目錄】

前記


第一輯 人來人往
繞谿師的
行道救世,保存國粹”——程千帆先生的精神遺產
一件化俗為雅的小事
程千帆先生的治學與教學
老師,我舍不得您
說先師閑堂贈潘石禪先生詩兼述往事
天真的浪漫詩人——趙瑞蕻先生
有思想的頑童——許誌英先生
癡雁——嚴迪昌先生
暉弟已矣,雖萬人何贖
六十年間幾來往——我與《文學遺產》
韓國文化散記
日本京都大學中國文學研究室印象略記
憶南洋


第二輯 書前書後
《隋唐詩歌史論》讀後
《程千帆詩論選集》編後記
南京大學檔案館藏《程千帆友朋詩劄輯存》題記
《桑榆憶往》題記
《唐代進士行卷與文學》韓文版序
讀《中國文學批評》
寫在《嘉定錢大昕全集》出版之後
《悔村遺稿》《石山遺稿》跋
略說《東坡禪喜集》
《域外漢籍研究集刊》發刊詞
域外漢籍研究叢書總序
題《道在瓦甓》
《春天種一顆樹》序
《和刻本中國古逸書叢刊》序
《明末清初杜詩學研究》序
閑堂師批語輯錄


第三輯 獨言獨語
書紳錄
首屆文科強化班開學典禮講話
南京大學1996屆學生畢業典禮講話
南京大學2000屆學生畢業典禮講話
文學院2009級研究生開學典禮講話
文學院2013級新生開學典禮講話
2006
趙安中特聘教授受聘儀式講話
2013
年南京大學111周年校慶學術報告會講話
皇帝·單于·士人:中古中國與周邊世界國際青年學者工作坊致詞
素心會發起詞
讀古典文學的人


第四輯 隨事隨想
學界偷心鉗錘說
《文學遺產》優秀論文獎獲獎隨感
中國文學批評研究的歷史與現狀
我與中國詩學研究
關於大學人文教育的若干斷想
關於近年來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的一點思考
西方美人東門之女
再談作為方法的漢文化圈
第四屆國際漢學會議參加側記
張力的學術
壬辰紀事


附錄
一口吸盡西江水──專訪南京大學域外漢籍研究所所長張伯偉教